今天就來分析它的幫手-二極管的作用和選擇?;仡櫹律掀贐oost的拓撲。
分析二極管在其中的作用,首先分析在開關管導通和關閉時電流的路徑。如上圖所示,開關管關閉,電感儲存能量給C2和負載提供能量,電流路徑如紅色箭頭方向,此時二極管D1導通。
開關管導通,電感儲存能量,后級的電容大池塘流出來的電流有兩條路徑,一條給負載,另外一條向D1方向流,這時二極管的單向導通性就發(fā)揮其作用了,不允許電流經過,那么電容的放電路徑只能是流向負載。
【資料圖】
那如果去掉二極管D1后,又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二極管D1去除后,電容C2的放電路徑會增加一條,此時開關管導通,我們都知道開關管在導通的狀態(tài)下還是會存在一個很小的電阻,這個時候增加一條放電路徑,C2的能量就會有所損失,造成了Boost升壓的效率降低。
所以在Boost升壓電路中開關管附近的二極管作用是隔離,為了降低開關管導通而產生的損耗。
那么問題來了,在Boost升壓電路中必須要存在此二極管,那它的選擇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呢?是不是任意的二極管就可以呢?
在LTspice中調用Boost升壓庫文件來仿真看看流過二極管的電流以及他的電壓究竟長的怎樣。
利用仿真軟件中工具探頭來看開關管和二極管處的電壓和電流。
開關管處電壓波形:綠色波形
二極管處電流波形:紅色波形
仿真波形可以發(fā)現(xiàn),在開關管導通時,流過二極管的電流為0A,開關管關閉時,電感在放電,流過二極管的電流在線性減小。在這個過程中流過二極管的電流是一個變化的,存在峰值電流和平均電流,這時就需要考慮二極管的過流能力。
開關管關斷時,流過二極管的電流約大于負載電流,假設流過二極管的平均電流Id,導通壓降Vd,那么二極管的平均功率Pd=Id*Vd,
那么對于功率轉換來分析,Po=Pl+Pd(Pl表示負載功率)
為了提高輸出效率,減小功率損耗,選擇二極管時盡量選擇導通壓降小的管子,讓電感儲存的能量盡可能多的提供給負載。
為了更進一步的來看二極管電流的變化,仿真中單獨將流過二極管的電流波形提取出來,圖中發(fā)現(xiàn)二極管的電流有一個向下的尖峰,這個尖峰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呢?這個尖峰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究其原因,開關管不斷的以開關頻率在進行開關動作,在這個過程中二極管也不斷的在重復導通和截止狀態(tài),這個速度是極其快的,它的導通和截止理想情況需與開關頻率同步,這樣就能讓電流完美的進行切換。但實際上理想的二極管并不存在,所以在實際應用中一般選擇導通截止開關速度快的肖特基二極管。在這種情況下二極管還是會存在一個反向恢復時間,這樣就會在存在一個尖峰。
實際應用中的二極管,在電壓突然反向時,二極管電流并不是很快減小到0,而是會有比較大的反向電流存在,這個反向電流降低到最大值的0.1倍所需的時間,就是反向恢復時間。在這個反向恢復時間里,二極管可以通過較大的反向電流,所以在波形圖中就出現(xiàn)一個較大的反向電流尖峰。
有了這個尖峰的存在,原理如沒有二極管一樣,會增加損耗。
LTspice二極管元器件中選擇反向恢復時間更短的二極管進行仿真,波形如下圖。
尖峰幾乎可以看不到,這樣的仿真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但實際的工程應用中卻很難做到,二極管的參數(shù)不一致,PCB走線也存在各種分布參數(shù),所以在選型中只能盡可能的去減小尖峰。
一般二極管的數(shù)據(jù)手冊中都會提到反向恢復時間Trr,而這個Trr也會決定二極管工作的頻率。
對Boost身邊護法幫手二極管來總結一下,指導選型和實際工程應用。
1、二極管反向電壓大于Vo,并留有一定的余量,正向導通壓降越小越理想。
2、二極管平均正向電流If須大于負載最大電流Iload,正向峰值電流Ifsm需大于電感峰值電流Il_peak,并留有余量。
3、二極管反向恢復時間Trr越小越理想。
標簽: